烈火淬炼中的转型之变——绿色发展之“火”的故事-新华网_建筑装饰_火狐官方网站网址大全_火狐平台首页
火狐官方网站
火狐平台首页
火狐官方网站网址大全
火狐官方网站
火狐平台首页
火狐官方网站网址大全

建筑装饰

建筑装饰

医疗健康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 建筑装饰

烈火淬炼中的转型之变——绿色发展之“火”的故事-新华网

来源:火狐官方网站    发布时间:2024-04-16 08:28:13

  火,是工业的基础,这一化学反应凭借其巨大的力量,推动着一个国家工业的步伐。工业发展的成就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历程中不可或缺的浓墨重彩,而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中国的工业之火也正在朝着新的方向升腾。

  福建省三明市三钢集团厂区(10月30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先有工业后有城”的福建省三明市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一个工业重镇,数十年来对重工业的依赖给当地留下了不少环保欠账。这里的市民曾戏称当地空气质量“一年吃进一块砖”,而如今,当地的老牌钢企三钢集团却正谋划着申报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从上世纪90年代降尘污染全国最差,到如今的全年空气优良率达到99.6%,三明市的空气污染治理经历了一个艰辛的过程。三钢集团董事长黎立璋说,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当地政府曾经给他们发出“最后通牒”,三钢的污染问题再不改善,就只剩下搬走一条路。

  环保做不好,就会被淘汰。作为一座城市钢厂,三钢承担着巨大的环保压力,甚至连企业生存都成了难题。

  在位于福建省三明市的三钢集团,工作人员在监控高炉运转情况(10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如此的压力让三钢对环保问题“不敢怠慢”。即便在2015年全国钢铁行业普遍亏损的情况下,三钢依然在污染治理项目上投入了超过4000万元的资金。如今,三钢集团每年的环保设施运行的成本就达到14亿元。依靠能源循环系统,三钢集团预计明年将实现100%自发电,成为一家不外购电的钢铁企业。

  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环境保护法修订草案。三明市环保局局长吴成球说,就是这部“史上最严”的环保法,让环境保护的整个局面得到了扭转。“原来企业违法排污,就交罚款而已嘛,违法成本太低了。”

  除了司法手段,环保部门还通过环境信用评估体系,增强了对企业的约束力。“原来没这个体系,环保部门说的话企业不听啊,现在不一样了,把环保信用评级公布出去,企业马上就整改。”吴成球说。

  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酒厂污水处理厂(右),一旁是流经茅台酒厂的赤水河(10月23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发(杨文斌 摄)

  位于赤水河流域的贵州仁怀市五马镇,一度是当地的工业重镇,全镇有上千人从事造纸行业,煤矿企业有100多家,在带来可观财政收入的同时,赤水河生态也受到严重污染破坏。

  为保护这条“英雄河”“美酒河”,自2009年开始,当地取缔造纸作坊,对小煤矿进行兼并重组,并投入大量资金建设18个农村污水处理设备,实现了污水全收集。五马镇还引进农旅一体化等绿色环保项目,积极地推进产业转型。

  “仁怀的经济支撑产业是白酒产业,赤水河保护好了,仁怀的白酒产业更壮大,我们才有更多资金保护自然环境,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过程。”仁怀市环保局局长苏杰说。

  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酒厂污水处理厂一角(10月23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发(杨文斌 摄)

  五马镇白酒产业从业者郭小勇说,作为企业家,他们也很清楚,若无法保护好这条河,令当地人骄傲的白酒产业就会面临灾难性的后果。

  为了更好保护当地水资源,五马镇当地的农民、企业家自发组建了“巡河队”,每天利用业余时间在河岸边巡逻,一经发现有非法排污、捕捞的行为,就立即向公安机关提供线索。

  “小时候水美鱼肥的景色又回来了!”看到当地的水资源环境不断改善,郭小勇打心眼里高兴。

  这是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大年初一风情小镇”景区内的商业街设施(11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芒茫 摄

  背靠太行山脉,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曾经是建材行业聚集地。20年前,这里聚集着上百家水泥厂和几十家采石场,建材行业一度占鹿泉区财政收入的50%以上。而如今,随着当地政府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大量污染严重的建材企业正在慢慢地关停,160家水泥厂如今只剩下了两家。

  为了确保建材行业的从业者能有新的出路,清退水泥厂、采石场的同时,地方政府也大力扶持乡村旅游、电子信息、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绿色食品等产业的发展。去年10月份开始施工的一个旅游项目正在昔日的卧龙山采矿区拔地而起。

  穿过旅游区里崭新的餐饮店铺,游客抬头便能看到曾经的采石场给山体留下的巨大“疤痕”。该项目工作人员吴柏欣介绍,该景区的游客接待中心、特色商业街均是在废弃的工业厂区上建造而成,未来他们公司还计划对山体做修复,这些废弃的采石场将被改造成地质公园、人工瀑布等旅游景点。

  这是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光谷科技园内展示的一家当地医疗器械厂家生产的光谱理疗仪(11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芒茫 摄

  鹿泉区科技局党委书记张振平介绍,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高新技术企业如今占当地财政收入比例已经接近40%,逐渐取代了建材行业曾经的支柱产业地位。

  绿色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已经慢慢的变成为企业的共识。“中国的市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充分,法治建设不断深入,绿色已经是我们发展的必然选择了。”福建未来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连福寿说,环保做得好,不光是尽到了社会责任,还能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尤其是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记者李超、徐祥达、李惊亚、邰晓安、闫起磊)

上一篇:吹尽狂沙始到金——绿色发展之“金”的故事-新华网
下一篇:南京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试点项目管理办法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