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的”艺术 为生活带来可能
浏览次数: 1|发布时间: 2024-03-08 05:40:56|来源: 火狐官方网站
11月27日,“广州设计周”在琶洲会展中心开幕。同时,深圳第十四届文博会冬季工艺美术精品展也即将举办。工艺美术设计既属于美术范畴,也属于实际应用范畴。近些年来跟着社会经济的急速发展,美术都有日渐实用化的趋势,怎么样看待美术专业学习及理论研究中的实用化现象?如何辩证看待艺术与实用之间的关系?
“设计是很实用的领域,具有更多功能性的思考,艺术或许是无用的,但它是一种美的升华和大众的精神支柱,因此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一种关系,而二者的融合则会促成设计圈乃至艺术领域生长出新的可能性。”广州设计周联合创始人和城市艺向出品人张卫平如是说。
美术与设计二者的关系相辅相成,并不矛盾。“城市艺向”总策划杨青谈到,“城市艺向”启动的目的是使广州设计周和粤港澳大湾区建立广泛的交流,让设计、艺术之间产生更多的碰撞,也让设计走向城市空间,走向公众。她认为,艺术的先锋性、观念上的颠覆性、媒介材料的实践性可以给设计师们带来灵感上更大的可能性,把广州设计周“设计+”的理念拓展到更深更广的层面。杨青在展览项目《来处》中发现,观众对艺术作品看法的精准和对作品思考的深度,远超她的想象。当下社会大众在精神层面的需求慢慢的升高,这也令她在追求更高水准艺术展览的同时,必须肩负起更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广州设计周开幕当天,现场汹涌的参观人潮,让她振奋的同时,也获得了更大的信心和勇气。“艺术要搭乘广州设计周的快车”,杨青指出,“广州设计周这样的观看盛况,对艺术界的朋友来说是不可想象的。是艺术给设计周带来了更多的想象,也正因为如此,艺术和设计的连接与合作更必不可少。”
羊城晚报:今年的广州设计周与过去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体现出怎样的趋势?
张卫平:首先,有来自世界各地二十多个国家、七百多家参展商参与,带来了更多多元化的展览内容,联动了全球设计内容;其次,全国各地的泛设计领域从业者很多包机、包车而来,增加了专业观众的数量,联动了全国设计产业;再次,今年广州设计周增设了分会场与场外展,在广州大剧院、太古汇商场、琶醍举办了艺术展、建筑展与创意大会,联动了全城文化创意地。这也说明设计不再只是产业自己关注的事,而是整个文化创意领域共同参与和推进的,这与国家全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息息相关。
羊城晚报:今天有的艺术越来越像设计,而有的设计越来越像艺术。您怎么看此现状?艺术与设计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张卫平:艺术是生活最高的精神源点,通过设计的转化与衔接,艺术与生活可以建立更融洽的对话。而设计也需要与艺术的紧密融合,以便赋予设计更多灵感,为设计相关产业的品牌提升与创新升级带来更多价值。艺术又是专业会展与普通民众之间沟通的最佳媒介,艺术的语言和感染力没有边界。所以今年广州设计周发起的独立艺术项目“城市艺向”,就希望通过艺术、设计、生活三者之间的交流,打造成为一个城市的想象力策源地。
羊城晚报:广州设计周年年都会有大量广东本土设计的亮相,您如何评价广东设计在全国设计中的位置?广东设计有怎样的优势?
张卫平:虽然广州设计周慢慢的变成了全亚洲最具影响力的设计产业盛会之一,但推广本土设计依然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拥有一线的材料、产品、制造资源,这也让广东的设计师们在创作呈现上极有优势。对本土文化的关注、对生活的热爱、务实的设计观念以及将设计与制造融合,都是广东的优势。
张卫平:去年广州设计周启动了“粤港澳大湾区赋能中心”,这个构思也是与国家计划步调一致,粤拥有全球最密集、高效的制造资源,港拥有全球前沿的设计创意理念与人才,澳拥有自由便捷的经济制度与经贸环境,港澳地区优质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经验与珠三角地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传统艺术元素、自然环境与政策帮扶,相互补充,将促进大湾区设计产业的迅速发展与升级。